青藏高原北侧民丰站2011年7月对流层和低平流层大气观测研究

被引:7
作者
王敏仲 [1 ,2 ]
魏文寿 [1 ,2 ]
何清 [1 ,2 ]
杨莲梅 [1 ]
程玉景 [3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
[5] 巴州气象局
[6]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侧; 对流层和低平流层; 大气结构; 高湿层; 副热带西风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91 [平流层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11年7月1-31日在青藏高原北侧民丰站进行加密探空观测获取的高空气象资料,分析了民丰夏季大气结构和塔里木盆地南缘上空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1)受青藏高原地形热力影响,民丰夏季对流层高度可达到16 000m以上,其绝对高度与珠峰地区对流层绝对高度相近;0℃层高度约为3 450m,略低于珠峰地区。(2)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北侧表现强劲,呈东西向分布,厚度约为12 000m,最大风速中心带位于10 700~11 400m高度,最大风速达到45m.s-1以上。(3)受副热带西风急流底部西风和西西南风影响,夏季青藏高原西北部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塔里木盆地南缘,若羌、民丰及和田站上空3 000~7 500m高度存在湿度大值层,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最大湿度可达到85%以上。(4)民丰夏季白天对流边界层可达到3 200m高度,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约为1 200m,远远高于珠峰地区的观测结果,但低于敦煌地区的边界层高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203 / 12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李燕 ;
刘新 ;
李伟平 .
高原气象 , 2012, (03) :581-591
[2]   玛曲高寒草甸地表辐射与能量收支的季节变化 [J].
王少影 ;
张宇 ;
吕世华 ;
尚伦宇 ;
张少波 .
高原气象 , 2012, (03) :605-614
[3]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对降水影响的统计分析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彭骏 .
高原气象 , 2012, (03) :592-604
[4]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基础 [J].
李跃清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 31 (03) :77-82
[5]   1998年夏季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比较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357-1368
[6]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J].
徐祥德 .
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 (10) :96-107
[7]   冬、春季青藏高原东侧涡旋对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J].
蒋艳蓉 ;
何金海 ;
温敏 ;
祁莉 .
高原气象, 2009, (05) :945-954
[8]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J].
王鑫 ;
李跃清 ;
郁淑华 ;
蒋兴文 .
高原气象 , 2009, (01) :64-71
[9]   珠峰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初步分析 [J].
王树舟 ;
马耀明 .
冰川冻土, 2008, (04) :681-687
[10]   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陆面过程特征 [J].
张强 ;
王胜 .
气象学报, 2008, (04) :59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