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265
作者
翟明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质学; 华北克拉通; 陆壳演化; 构造背景; 成矿作用;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0.01.006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克拉通具有38亿年的漫长历史,特别是与其他克拉通相比,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在太古宙,华北克拉通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Ga的陆壳增生;2.5Ga的岩浆、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2.3~1.9Ga的古元古代活动(造山)带;1.8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状态,其南、北缘受到秦岭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的影响;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则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和克拉通的破坏与重建;在新生代,华北克拉通的东缘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与上述重大构造事件相对应,华北克拉通出现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固体矿产资源。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不同类型的成矿系统,为深刻理解大地构造背景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提供了范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31]   中朝克拉通老于38亿年的残余陆壳──离子探针质谱锆石微区U-Pb年代学证据 [J].
刘敦一,伍家善,沈其韩 .
地球学报, 1994, (Z1) :3-13
[32]   中国38亿年古陆壳的发现 [J].
刘敦一 .
中国地质, 1991, (05) :30-30
[33]   中国辽宁北部太古代绿岩建造 [J].
刘宇光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1) :47-64+117
[34]   华北陆块前寒武纪两次重大地质事件的特征和性质 [J].
彭澎 ;
翟明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818-825
[35]   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J].
翟明国 ;
郭敬辉 ;
赵太平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1) :17-27
[36]   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 [J].
翟明国 ;
刘文军 .
岩石学报, 2001, (01) :28-38
[37]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supercontinent of North China Craton at the end of Neo-Archaean and its breakup during late Pala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J].翟明国;卞爱国;赵太平.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0, S1
[38]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孔兹岩系的时代及对太古宙基底组成的制约 [J].
万渝生 ;
耿元生 ;
刘福来 ;
沈其韩 ;
刘敦一 ;
宋彪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 (04) :221-237
[39]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J].
李江海 ;
钱祥麟 ;
黄雄南 ;
刘树文 .
岩石学报, 2000, (01) :1-10
[40]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J].
邓晋福 ;
吴宗絮 ;
赵国春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岩石学报, 1999, (02)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