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一个老字号止咳药的工业化故事

被引:11
作者
张少春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老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转化; 中医药; 潘高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可以重新表述为一个更具人类学味道的命题,即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特别是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如何成为文化资本而不是标本。这种转化在集中反映中国文化独特知识体系的中医药领域尤为重要。潘高寿的调查材料揭示了传统医药工业化何以可能,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资源的三种可能包括:"科学化""去地域化""现代化"。遗产资源与现代社会需要有机地衔接,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各种转化方式,有助于我们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资源转化问题进行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1]   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 [J].
梁保尔 .
旅游科学, 2007, (04) :24-30+42
[32]   品牌活化原理与决策方法探窥——兼谈我国老字号品牌的振兴 [J].
何佳讯 ;
李耀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6) :50-55
[33]   激活中华“老字号”的观念——传统民营企业制度障碍剖析 [J].
付勇 ;
刘秀兰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10) :82-85
[34]   老字号的历史传承与品牌创新 [J].
王成荣 .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4-8
[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J].
刘魁立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1-8+19
[37]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 [J].
周星 .
民族艺术, 2004, (02) :18-24
[39]   关于西部人文资源研究的对话 [J].
费孝通 ;
方李莉 .
民族艺术, 2001, (01) :8-19
[40]   对“三因制宜”理论的认识与思考 [J].
赵建明 ;
刘雁峰 .
中医药研究, 1999, (0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