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玉米产量对基础地力和施肥的响应

被引:41
作者
徐春丽 [1 ]
谢军 [1 ]
王珂 [1 ]
李丹萍 [1 ]
陈轩敬 [1 ]
张跃强 [1 ,2 ]
陈新平 [1 ,2 ]
石孝均 [1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2] 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玉米; 基础地力; 产量; 施肥; 中国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1 ;
摘要
【目的】明确西南地区土壤基础地力与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玉米种植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6年以来在西南地区布置的508个玉米田间试验,选取不施肥对照(C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分析了西南地区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特征、玉米施肥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玉米种植区土壤基础地力与玉米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关系;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状况对施肥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西南地区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在3.9-4.7 t·hm-2(平均为4.4 t·hm-2);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施肥(NPK)区平均产量为7.7 t·hm-2,比基础地力产量平均增产3.3 t·hm-2,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四川、贵州的施肥高产潜力分别为11.5、12.7、12.6 t·hm-2(平均为11.7 t·hm-2)。玉米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7.1%和42.9%;玉米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地力产量的提升而增加。西南地区肥料对玉米的增产效果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重庆、四川、贵州及整个西南地区玉米现实生产力与基础地力拟合直线决定系数分别达0.356、0.393、0.448和0.434(P<0.0001);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玉米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在西南地区,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可以提升玉米的施肥产量,提高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产量差,减少玉米对肥料的依赖性,促进西南地区玉米的高产稳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氮、磷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D].赵靓.石河子大学.2014, 03
[2]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J].
黄兴成 ;
石孝均 ;
李渝 ;
张雅蓉 ;
刘彦伶 ;
张文安 ;
蒋太明 .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 (08) :1476-1485
[3]   吉林省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效率现状研究 [J].
王寅 ;
冯国忠 ;
焉莉 ;
高强 ;
宋立新 ;
刘振刚 ;
房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 (06) :1441-1448
[4]   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J].
郭丽 ;
郑春莲 ;
曹彩云 ;
党红凯 ;
马俊永 ;
李科江 .
河北农业科学, 2016, 20 (02) :29-33
[5]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J].
梁涛 ;
陈轩敬 ;
赵亚南 ;
黄兴成 ;
李鸿 ;
石孝均 ;
张跃强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23) :4759-4768
[6]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J].
查燕 ;
武雪萍 ;
张会民 ;
蔡典雄 ;
朱平 ;
高洪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23) :4649-4659
[7]   塿土区长期施肥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评价 [J].
孙本华 ;
孙瑞 ;
郭芸 ;
皮小敏 ;
杨学云 ;
张树兰 ;
高明霞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06) :1403-1412
[8]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J].
王碧胜 ;
蔡典雄 ;
武雪萍 ;
李景 ;
梁国鹏 ;
于维水 ;
王相玲 ;
杨毅宇 ;
王小彬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6) :1455-1464
[9]   “3414”试验对山地玉米产量影响及推荐施肥探索 [J].
毕生斌 ;
张国云 ;
杨平芬 ;
李艳梅 ;
杨顺华 .
热带农业科学, 2015, 35 (03) :7-11
[10]   施用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 [J].
王红兰 ;
唐翔宇 ;
张维 ;
刘琛 ;
关卓 ;
校亮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4)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