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控制因素分析及识别方法

被引:38
作者
周银邦 [1 ,2 ]
吴胜和 [1 ,2 ]
岳大力 [1 ,2 ]
杜庆龙 [3 ]
钟欣欣 [1 ,2 ]
刘志鹏 [1 ]
刘江丽 [1 ]
白振强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储层构型; 侧积层倾角; 点坝; 废弃河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露头与现代沉积的构型研究成果,对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大庆油田萨北北二西区为例,探讨识别地下古河道侧积层倾角的方法。研究表明:侧积层倾角主要受河床底形的影响,与河流的宽深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河流的宽深比越大,侧积层倾角越小。侧积层倾角值可以先利用密井网资料得出河流的宽深比,再按照宽深比与侧积层倾角的定量关系推算得到。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程会明 ;
杨渔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21-27
[2]   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 [J].
冯建伟 ;
戴俊生 ;
冀国胜 ;
林博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21-27
[3]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4]   砂岩储层隔夹层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以萨中地区PⅠ2小层曲流河河道砂岩为例 [J].
柳成志 ;
张雁 ;
单敬福 .
天然气工业, 2006, (07) :15-17+146
[6]   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非均质特征 [J].
阎百泉 ;
张树林 ;
施尚明 ;
邵立明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1) :15-17+117
[7]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8]   曲流河点坝储集层侧积体类型研究 [J].
尹燕义 ;
王国娟 ;
祁小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2) :3-5
[9]   曲流河成因相构成及其空间配置关系──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露头沉积学地质考察 [J].
刘站立,焦养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6, (03) :6-9+77
[10]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8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