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与“成分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6
作者
白丽茹
机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阅读障碍检测; 差异模型; 成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3 [学习与记忆];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因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备受研究者喜爱且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广为采用的检测模型,然而研究表明"差异模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鉴于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阅读成分理论、以干预为导向、科学合理、简便易施的"成分模型",从而避免了单一采用"差异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研究表明"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和亚类型鉴定中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尝试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可以避免汉语阅读障碍检测方面存在的混杂现象,进而促使我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朝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识字障碍儿童日常记忆研究 [J].
戈凡 ;
刘翔平 ;
张婧乔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8) :494-497
[2]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 [J].
杨双 ;
刘翔平 ;
林敏 ;
宋雪芳 .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04) :53-57
[3]   3年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及其特征分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差异诊断模式”初探 [J].
曹漱芹 ;
韦小满 ;
不详 .
中国特殊教育 , 2005, (04) :71-76
[4]   从差异取向的评估到认知—干预取向的评估——学习障碍评估模式的新趋势 [J].
刘翔平 .
中国特殊教育, 2003, (05) :71-76
[5]   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初探——来自阅读困难儿童的统计数据 [J].
舒华 ;
孟祥芝 .
语言文字应用, 2000, (03) :63-69
[6]   汉语综合理解能力的测试及其初步分析 [J].
杨丽霞 ;
陈永明 ;
崔耀 .
心理科学, 2000, (04) :390-394+508
[7]   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临床评定与分型研究 [J].
杨志伟 ;
龚耀先 ;
李雪荣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03) :11-14+10
[8]   汉语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 [J].
张承芬,张景焕,常淑敏,周晶 .
心理学报, 1998, (01) :50-56
[9]   汉字失读的类型与意义 [J].
尹文刚 .
心理学报, 1990, (03) :297-305
[10]   失读病人阅读过程中汉语词的形、音、义三维关系的探讨 [J].
胡超群 .
心理学报, 1989, (01)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