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

被引:14
作者
岳大力 [1 ,2 ]
陈德坡 [3 ]
徐樟有 [1 ,2 ]
吴胜和 [1 ,2 ]
范峥 [2 ]
蒋婷婷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东油田;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 储集层建模; 点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其中Ng522单层发育2个大型点坝砂体,在系统的点坝砂体构型表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储集层构型界面的几何建模方法,将构型界面模型嵌入到基于三维结构化网格体的相模型中,建立了研究区26-295井区真正意义上的、更符合地下实际的三维储集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成因微相内部构型单元及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点坝内部的侧积层向废弃河道方向倾斜,延伸到距点坝顶三分之二的位置,点坝砂体表现为"半连通体"特征。建立了点坝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指出挖潜措施。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并可以推广到其他相似油田,这对丰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及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小尺度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以遗迹化石Chondrites和岩心三维建模为例 [J].
牛永斌 ;
钟建华 ;
胡斌 .
古地理学报, 2008, (02) :207-214
[2]   曲流点坝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物理模拟 [J].
闫百泉 ;
马世忠 ;
王龙 ;
张全恒 .
地学前缘, 2008, (01) :65-70
[3]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谭河清 ;
余地云 ;
姜香云 ;
刘世斌 .
地学前缘, 2008, (01) :101-109
[4]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5]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方辉 ;
王志欣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42-46
[6]   多点地质统计学——理论、应用与展望 [J].
吴胜和 ;
李文克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137-144
[7]   珠江口盆地西江30-2油田新近系中新统沉积微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J].
李胜利 ;
于兴河 ;
张志杰 ;
朱庆荣 ;
王庆如 ;
梁卫 ;
周锦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30-40
[8]   应用地质和地震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J].
吴胜和 ;
刘英 ;
范峥 ;
苏彦春 ;
尹伟 ;
张国明 ;
古莉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39-449
[9]   内蒙古东部陆西凹陷中北部上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及体系域特征分析 [J].
朱筱敏 ;
王贵文 ;
马立驰 ;
张巨星 ;
孙月平 .
古地理学报, 2002, (03) :33-39
[10]   储层地质模型10年 [J].
裘怿楠 ;
贾爱林 .
石油学报, 2000, (04) :101-1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