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9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碳; 碳酸盐; 第四纪; 古环境; 沉积物;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3.004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埋深达320m的PD钻孔揭示了上新世以来河湖相、滨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特征。钻孔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变化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新世东部地区气候较暖湿,古湖泊发育,化学风化强烈,有机质保存率较低;早更新世气候波动较大,相对温湿气候下高等植被发育;中、晚更新世长江流域气候逐渐变冷干,晚第四纪气候变化较显著,流域植被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全新世气候转暖,有机质保存率高。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揭示的古气候变化与孢粉、沉积地层等资料相当吻合,与相邻内陆地区的第四纪古环境研究认识也具有明显的可比性。本研究也揭示,运用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重建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古环境和季风演化史具有相当的难度,必须充分考虑沉积地层不连续性、粒度、有机质来源、埋藏成岩环境以及陆海相互作用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同时需要结合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来深化古环境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鄱阳湖沉积物近8ka来有机质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气候变化特征 [J].
马振兴 ;
黄俊华 ;
魏源 ;
李均辉 ;
胡超涌 .
地球化学, 2004, (03) :279-285
[2]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3]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陈致林 ;
毛登 .
地球化学, 2001, (05) :416-424
[4]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李徐生 ;
王爱萍 .
地球化学, 2001, (04) :402-406
[5]   中国第四纪地层 [J].
刘嘉麒 ;
刘强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29-141
[6]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
[7]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J].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5
[8]   渭南黄土剖面碳酸盐和铁变化的古气候记录 [J].
刁桂仪,文启忠 .
地球化学, 1995, (S1) :75-82
[9]   中国东部的第四纪风尘堆积与季风变迁 [J].
杨达源 .
第四纪研究, 1991, (04) :354-360
[10]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J].
陈中原 ;
杨文达 .
地理学报, 1991, (04) :43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