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30
作者
党伟 [1 ,2 ]
张金川 [1 ,2 ]
黄潇 [1 ,2 ]
李晓光 [3 ]
陈前 [1 ,2 ]
孙睿 [1 ,2 ]
薛冰 [1 ,2 ]
韩双彪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页岩气勘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沙河街组三段; 陆相页岩气; 形成条件; 含气性; 主控地质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有机地化、岩石矿物组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以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并着重探讨了陆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以及海、陆相页岩气发育条件差异。研究表明,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多样、热演化程度较低、储集物性好以及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此外,页岩的含气性还受到泥页岩有机组成、无机组成和孔隙等内在因素以及温度、压力和埋藏深度等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吸附态天然气受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组成以及温度、压力和深度的影响,表现为吸附气量与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黏土矿物组成中又以伊/蒙混层的影响为主;与有机质成熟度、碳酸盐矿物含量、温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态天然气主要受到泥页岩孔隙度大小的影响,表现为孔隙、裂缝越发育,页岩孔隙度越高,游离气量也就越高,其中孔隙发育程度与有机质成熟度以及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长石及碳酸盐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关系不明显;裂缝的发育则更多地受到构造应力、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力学性质、黏土矿物脱水收缩、成岩作用等内、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对比海相和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后发现,烃源岩成熟度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陆相和海相页岩的含气潜力,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低成熟度条件下陆相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即溶解气对于陆相页岩气而言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6 / 153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Appalachian盆地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 [J].
徐向华 ;
王健 ;
李茗 ;
史丹妮 .
资源与产业, 2014, 16 (06) :62-70
[2]   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 [J].
张林晔 ;
李钜源 ;
李政 ;
张金功 ;
朱日房 ;
包友书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6) :700-711
[3]   辽河坳陷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杨超 ;
张金川 ;
李婉君 ;
荆铁亚 ;
孙睿 ;
王中鹏 ;
何伟 ;
卢亚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2) :286-294
[4]   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 [J].
郭彤楼 ;
张汉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28-36
[5]   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 [J].
邱小松 ;
杨波 ;
胡明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6) :1274-1283
[6]   页岩吸附性能及孔隙结构特征——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J].
薛华庆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闫刚 ;
郭伟 ;
李小龙 .
石油学报, 2013, 34 (05) :826-832
[7]   北美典型克拉通盆地页岩气成藏特征、模式及启示 [J].
杨振恒 ;
韩志艳 ;
李志明 ;
聂海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4) :463-470
[8]   渝东南渝页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武景淑 ;
于炳松 ;
张金川 ;
李玉喜 .
地学前缘, 2013, 20 (03) :260-269
[9]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J].
杨峰 ;
宁正福 ;
胡昌蓬 ;
王波 ;
彭凯 ;
刘慧卿 .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301-311
[10]   中国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 [J].
林腊梅 ;
张金川 ;
唐玄 ;
荆铁亚 ;
朱亮亮 .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01)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