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45
作者
杨超 [1 ,2 ]
张金川 [1 ,2 ]
李婉君 [1 ,2 ]
荆铁亚 [1 ,2 ]
孙睿 [1 ,2 ]
王中鹏 [1 ,2 ]
何伟 [1 ,2 ]
卢亚亚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孔隙特征; 油气成藏; 沙河街组; 辽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深入研究辽河坳陷次级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成藏意义,选取了5口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氦气吸脱附、X-衍射全岩分析、干酪根镜检及配套有机地化等实验,从微观孔隙结构到成藏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共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孔、微裂缝6种孔隙类型。孔隙发育不仅与沉积压实、胶结、溶解作用相关,另外还与页岩岩性、矿物组构、有机质类型、有机地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粘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和层间微孔缝对页岩油气的赋存和运移贡献最大,且是页岩储层各向异性(渗透率)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及晶间孔次之;有机孔因相对不发育,对页岩油气的渗透贡献较小,但仍然是吸附态页岩油气的主要场所;微裂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宏孔与中孔的主要微通道。另外,低熟条件下粘附-结合态有机质中有机孔的大量发现表明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早期催化生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机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的保存特点,也反映了有机质保存形式与油气生成之间的密切关系。实验同时表明无定形体是研究层段生成页岩油气的主要贡献者。
引用
收藏
页码:286 / 2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 [J].
耳闯 ;
赵靖舟 ;
白玉彬 ;
樊豪 ;
沈武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5) :708-716
[2]   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J].
陈文玲 ;
周文 ;
罗平 ;
邓虎成 ;
李沁 ;
单蕊 ;
戚明辉 .
岩石学报, 2013, 29 (03) :1073-1086
[3]   泥质烃源岩的比表面与有机质关系研究进展及意义 [J].
朱晓军 ;
蔡进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3) :375-384
[4]   煤和干酪根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J].
姚素平 ;
焦堃 ;
李苗春 ;
吴浩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4) :367-378
[5]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438-444
[6]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J].
吉利明 ;
邱军利 ;
夏燕青 ;
张同伟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249-256
[7]   辽河坳陷陆上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 [J].
周旭红 ;
李军 ;
王延山 ;
赵佳 ;
李德星 .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03) :23-28
[8]   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 [J].
樊馥 ;
蔡进功 ;
徐金鲤 ;
包于进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03) :434-439
[9]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张雪芬 ;
陆现彩 ;
张林晔 ;
刘庆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6) :597-604
[10]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 [J].
蔡进功 ;
包于进 ;
杨守业 ;
王行信 ;
范代读 ;
徐金鲤 ;
王爱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