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被引:18
作者
杨冬红 [1 ,2 ]
杨学祥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潮汐; 地球自转; 重力分异; 差异旋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183.3 [地球的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401 ;
摘要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得到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减慢趋势和周期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潮汐摩擦是地球自转减慢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和圈层角动量交换是地球自转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造成的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自转变化先慢后快的特殊因素.重力分异将一个均匀的自转地球变为分层的差异旋转地球,在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使地核自转变快.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地球自转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地核自转变慢.核幔边界积累的热能周期性使外核热膨胀,为热幔柱和火山活动提供了能源和动力,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地球自转加快是证据.计算模型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历史记录证明重力分异和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约束,地球体积不会有较大的胀缩,国内外测量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世界地质, 2011, 30 (03) :474-480
[2]   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 [J].
宋贯一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26 (02) :450-455
[3]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J].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4) :926-934
[4]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J].
徐道一 ;
孙文鹏 .
地质力学学报, 2011, 17 (01) :64-73
[5]   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 [J].
杨冬红 ;
杨德彬 .
世界地质, 2010, 29 (04) :652-657
[6]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 (06) :1813-1818
[7]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探测地球膨胀效应 [J].
申文斌 ;
张振国 .
测绘科学 , 2008, (03) :5-6
[8]   用GPS和VLBI数据检测固体地球的体积和形状变化 [J].
孙付平 ;
朱新慧 ;
王刃 ;
李建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015-1021
[9]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及其与地球物理现象关系研究的进展 [J].
马利华 ;
韩延本 ;
尹志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04) :968-974
[10]   用类星体光谱检验物理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J].
王家骥 .
科学, 2004, 56 (05)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