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同判”:并非虚构的法治神话

被引:84
作者
孙海波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
同案同判; 法治神话; 形式正义; 差异化判决; 案例指导制度;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9.05.011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同案同判"构成了现代法治的基础,同时也是司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实现"同案同判"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案例指导制度的确立也正是围绕这一点而进行的。然而,在最高司法机关大力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质疑这一司法理想的声音,其中一种典型的主张认为"同案同判"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纵观各种怀疑论的观点,可以发现其问题在于对"同案同判"的本质以及内在原理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同案同判"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对裁判者提出了义务性的要求,这一要求的实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通过重构"同案同判"运行赖以为基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从根本上破除那种将其视作法治神话的错误的命题主张。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7+195 +195-19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   指导性案例的隐性适用及其矫正 [J].
孙海波 .
环球法律评论, 2018, 40 (02) :144-164
[3]   司法义务理论之构造 [J].
孙海波 .
清华法学, 2017, 11 (03) :165-184
[4]   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J].
泮伟江 .
清华法学, 2016, 10 (01) :20-37
[5]   同案同判: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 [J].
周少华 .
法学, 2015, (11) :131-140
[6]   确定先例规则的理论及其对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启示——基于对美国相关学说的分析 [J].
邓矜婷 .
法商研究, 2015, 32 (03) :161-170
[7]   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再反思 [J].
雷磊 .
中国法学, 2015, (01) :272-290
[8]   论“同案同判”的证立及其限度 [J].
张超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 (01) :20-26
[9]   论类似案件应当类似审判 [J].
张骐 .
环球法律评论, 2014, 36 (03) :21-34
[10]   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 [J].
陈景辉 .
中国法学, 2013, (03) :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