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对中国飞蝗种下阶元划分和历史演化过程的几点看法
被引:23
作者:
张德兴
闫路娜
康乐
吉亚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东亚飞蝗;
亚洲飞蝗;
西藏飞蝗;
非洲飞蝗;
种群遗传;
微卫星DNA;
分子标记;
蝗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1 [昆虫演化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人把我国飞蝗划分为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三个亚种 ,并推测我国最原始的飞蝗发生地可能是郑州 -开封东北至临清 -禹南以南的古黄河冲积扇地带。由于飞蝗的形态、生理、生态等性状受气候与生态条件影响 ,从而在地区间变化很大 ,而且过去关于我国飞蝗发生动态和演化的分析均忽视了地史中重大气候事件的影响 ,因此有关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质疑并有待深入验证。根据分子群体遗传学的最新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 :( 1)我国飞蝗应被重新划分为青藏种群、海南种群和北方种群 3大类群 ;( 2 )我国东部地区 (辽宁、黄淮平原、陕西和山西 )的飞蝗与海南的飞蝗之间的遗传差别已达亚种水平 ,因此不是东亚飞蝗 ,而是亚洲飞蝗经过适应性演化在我国华北地区形成的特异地理宗———华北地理宗 ;( 3)华北地理宗的形成应是末次冰期后种群大规模扩张的结果 ,推测是由蒙新高原的飞蝗沿黄河流域逐步扩散而来 ;( 4 )结合历史上飞蝗发生的情况可以推断 ,在中国 ,至少在北至北纬 4 6℃的地区 ,光周期不会成为飞蝗发育的限制性因素 ,有效积温可能是惟一限制性气候因子。因此 ,在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下 ,飞蝗有逐渐向北扩散的可能 ,东北地区将会逐步具有飞蝗大发生所需要的必要气候条。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