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泛化现象的反思与社会调解体系的重塑

被引:21
作者
廖永安
王聪
机构
[1] 湘潭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社会调解; 枫桥经验;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D O I
10.16823/j.cnki.10-1281/d.2019.05.006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人民调解的组织属性一直被定位为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但从历史谱系和运作实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政府推动型解纷机制。学界和官方都存在将人民调解概念泛化的倾向,把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新型调解全纳入人民调解。这忽略了多元化社会调解方式的制度特色,造成新型调解组织的法律定位模糊不清,使调解立法滞后于调解实践,严重制约了社会调解的健康发展,并导致人民调解表达与实践的长期背离。因此,必须重塑我国社会调解体系,制定统一的《社会调解法》,使人民调解和其他新型调解方式根据各自法律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多元并存、功能区分、程序衔接的调解体系,最终促进社会调解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人民调解:复兴还是转型? [J].
兰荣杰 .
清华法学, 2018, 12 (04) :111-127
[2]   论中国调解法律规制模式的转型 [J].
熊浩 .
法商研究, 2018, 35 (03) :115-125
[3]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再造人民调解新辉煌 [J].
廖永安 .
中国司法, 2018, (05) :42-45
[4]   新时代改革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思考 [J].
汪世荣 .
人民调解, 2018, (02) :35-37
[7]  
政府推动型人民调解的意涵变迁(1931—2010)——法学研究的历史社会学进路.[J].曾令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6, 01
[8]   乡村社会嬗变与人民调解制度变迁 [J].
何永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1) :76-90
[9]   法院附设型人民调解及其运作——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中心的考察 [J].
毋爱斌 .
当代法学, 2012, 26 (02) :19-26
[10]   审视与评析:人民调解的十年复兴——新制度主义视角 [J].
王禄生 .
时代法学, 2012, 10 (01)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