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膏盐岩成因及膏盐盆迁移演化与构造意义
被引:51
作者:
李凌
[1
]
谭秀成
[1
,2
]
邹春
[3
]
丁熊
[1
]
杨光
[4
]
应丹琳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原油田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4]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雷口坡组;
膏盐岩;
膏盐盆;
迁移;
演化;
川西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区域分布,研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膏盐岩成因,进而讨论了其反映的膏盐盆迁移和演化及构造指示意义。雷口坡组总体存在两种岩性组合和分布特征的膏盐岩,一类出现于雷一段—雷三段下亚段沉积时,表现为纹层状膏盐岩夹块状膏盐岩,厚度较小,横向分布稳定,属于泻湖成因;另一类出现在雷三段中亚段—雷四段中亚段沉积时,以块状硬石膏岩和石盐岩为主,厚度差异巨大,横向变化较快,并且膏盐岩沉积中心出现向西、向北迁移的趋势,与早期的膏盐岩形成了鲜明对比,属于膏盐盆成因。由此反映出构造信息,四川盆地中三叠世雷口坡期的构造应力场总体处于由张应力向挤压应力转换,其中,雷一段—雷三段下亚段沉积时盆地总体处于构造平静期,为张应力向挤压应力转换的过渡期;相比而言,雷三段中亚段—雷四段中亚段沉积时为构造活跃期,盆内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应力挤压趋于活跃,新的沉降中心形成,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膏盐岩在凹地快速沉积,并随挤压的阶段性活跃,发育向北、向西迁移趋势的雷三段中亚段、雷三上亚段、雷四段下—中亚段沉积期三期膏盐盆,川西凹陷的形成与演化从雷三段中亚段沉积期已经开始发育,并在雷四段下—中亚段沉积期已具雏形。这些认识为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膏盐岩成因研究提供了新基础参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2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