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52
作者
刘晓娜 [1 ,2 ]
封志明 [1 ]
姜鲁光 [1 ]
张景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时空格局; 轮歇地; 橡胶园; 西双版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404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边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西双版纳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数据;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空间变化3个角度,系统分析1990-2010年间西双版纳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规律,并对轮歇地、茶园和橡胶园3个典型地类进行了重点讨论。研究表明:①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呈现以"林地-园地-耕地"为主导的地域结构特征,有林地是最为重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橡胶园是最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②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速度呈加快趋势,土地利用强度呈增加趋势,近10年来则更为显著;③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林地不断减少,橡胶园、旱地和茶园不断增加;有林地为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橡胶园为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轮歇地为增速最快的地类,灌木林地为减速最快的地类;④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发生转化的地类主要是轮歇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主要的转化方向是轮歇地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转化,橡胶园和茶园的主要来源是有林地和灌木林;⑤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变化较显著的地类是有林地、灌木林地、橡胶园、茶园和轮歇地;有林地呈以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灌木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西退东进、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橡胶园呈以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以景洪市区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变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J].
刘晓娜 ;
封志明 ;
姜鲁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191-202
[2]   西双版纳地区道路发展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J].
黄瑞 ;
马友鑫 ;
李红梅 ;
刘文俊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01) :121-128
[3]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 [J].
景兆鹏 ;
马友鑫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09) :87-93
[4]   西双版纳橡胶林地的遥感识别与数字制图 [J].
刘晓娜 ;
封志明 ;
姜鲁光 ;
张景华 .
资源科学, 2012, 34 (09) :1769-1780
[5]   西双版纳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J].
农定飞 ;
马友鑫 ;
李红梅 ;
刘文俊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5) :548-553+569
[6]   基于HJ-1CCD数据的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分布特征 [J].
李亚飞 ;
刘高焕 ;
黄翀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1, 41(S1) (S1) :166-176
[7]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J].
何承刚 ;
冯彦 ;
李英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 21 (04) :51-57
[8]   西双版纳林地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J].
何承刚 ;
冯彦 ;
杨燕平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05) :12-17
[9]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 [J].
李增加 ;
马友鑫 ;
李红梅 ;
彭明春 ;
刘文俊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91-1103
[10]   基于RS和GIS的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动态变化 [J].
李红梅 ;
马友鑫 ;
郭宗峰 ;
刘文俊 .
山地学报, 2007, (03) :28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