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盆地末次冰期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9
作者
徐树建
潘保田
李琼
高红山
王均平
胡春生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风尘; 粒度特征; 黄土; 砂; 陇西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4.021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顺着风成堆积物搬运的主导方向,对黄土高原西部的末次冰期以来的24个风成堆积物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比各个粒度指标,分析了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了最为敏感的粒度指标,并在南北向大断面上建立了砂的百分含量与沙漠距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黄土高原中部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702 / 7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J].
岳乐平 ;
杨利荣 ;
李智佩 ;
王珉 ;
张维吉 ;
聂浩刚 .
沉积学报, 2004, (02) :325-331
[2]   图门江下游沙丘粒度分布与石英表面结构研究 [J].
马锋 ;
刘立 ;
王安平 ;
曹林 .
沉积学报, 2004, (02) :261-266
[3]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 [J].
孙继敏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175-183
[4]   黄土的本质与形成模式 [J].
赵景波 .
沉积学报, 2003, (02) :198-204
[5]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J].
王式功 ;
王金艳 ;
周自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赵宗锁 .
地理学报, 2003, (02) :193-200
[6]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 [J].
汪海斌 ;
陈发虎 ;
张家武 .
中国沙漠, 2002, (01) :21-26
[7]   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J].
邱新法 ;
曾燕 ;
缪启龙 .
地理学报, 2001, (03) :316-322
[8]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空间格局的重建 [J].
靳鹤龄 ;
董光荣 ;
苏志珠 ;
孙良英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07) :538-543
[9]   沙丘背风侧气流及其沉积类型与意义 [J].
哈斯 ;
王贵勇 ;
董光荣 .
沉积学报, 2001, (01) :96-100+124
[10]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