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行为共同说解释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

被引:21
作者
刘明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共同犯罪; 行为共同; 单一正犯; 主犯; 从犯;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1.006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试图用德、日的行为共同说来解释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不仅是行不通的路径,而且其理论根据也不可靠。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之所以不能用行为共同说来解释,归根到底是因为行为共同说是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的产物,而我国刑法采取的是不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单一正犯体系。德、日刑法中的共同正犯或共犯必须在定罪阶段(犯罪论层次)确定,而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则是在量刑(处罚)阶段才涉及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论我国刑法不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及利弊 [J].
刘明祥 .
中国法学, 2015, (02) :282-303
[3]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阶层化及共同犯罪的认定 [J].
钱叶六 .
法商研究, 2015, 32 (02) :147-155
[4]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3-25
[5]   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 [J].
刘明祥 .
中国法学, 2013, (06) :117-130
[7]   共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之否定 [J].
张明楷 .
政法论坛, 2010, 28 (05) :11-19
[8]   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 [J].
张明楷 .
人民检察, 2010, (13) :5-11
[9]   共犯本质论之我见——兼议行为共同说之提倡 [J].
阎二鹏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1) :24-29
[10]   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J].
张明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2)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