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时期北京—张家口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风成系统的差异

被引:24
作者
秦小光
吴金水
蔡炳贵
顾兆炎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风成系统; 大气动力强度; 黄土粒径分布; 风蚀痕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 ,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对北京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地质记录上分析研究北京—张家口地区沙尘暴的粉尘来源对确定重点治理区、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黄土是地质时期沙尘暴形成的风成沉积物 ,其粒径分布蕴含了粉尘搬运过程中的大气环境信息 ,本文利用黄土 -古土壤沉积的粒径分布特征 ,分析了北京—张家口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风成系统的差异 ,并根据粉尘动力学原理 ,结合遥感信息揭示的地面风蚀痕迹 ,探讨了北京—张家口地区黄土粉尘的主要来源 ,指出北京—张家口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分属不同的风成系统 ,有不同的粉尘源区和不同的大气动力条件。北京—张家口地区大气动力强度大 ,粉尘源区近 ,粉尘主要来自阴山以北的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方向 ,与浑善达克沙地关系不大 ,也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粉尘物源区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6+483 +4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J].
秦小光 ;
蔡炳贵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31-39
[2]   北京东灵山的全新世黄土 [J].
刘东生 ;
秦小光 ;
蔡炳贵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109-109
[3]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
[4]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孙东怀 ;
鹿化煜 ;
David Rea ;
孙有斌 ;
吴胜光 .
沉积学报, 2000, (03) :327-335
[5]   前处理方法对黄土沉积物粒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3) :2535-2538
[6]   晚更新世季风-沙漠系统千年尺度的不规则变化及其机制问题 [J].
丁仲礼 ;
任剑璋 ;
刘东生 ;
孙继敏 ;
周晓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85-391
[7]   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研究的一个实例 [J].
安芷生 ;
肖举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3) :220-223
[8]  
沙尘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M].高庆先;任阵海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  
黄土高原气候.[M].钱林清主编;.气象出版社.1991,
[10]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