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新石器时代海面变化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15
作者
朱诚 [1 ]
吴立 [2 ]
李兰 [3 ]
赵泉鸿 [4 ]
张文卿 [5 ]
李开封 [1 ]
李冰 [1 ]
谭艳 [1 ]
王坤华 [1 ]
贾天骄 [1 ]
郭天虹 [1 ]
林留根 [6 ]
丁金龙 [7 ]
王子健 [8 ]
何汉生 [9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3]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6]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
[7]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8] 海安县博物馆
[9] 镇江博物馆
关键词
江苏; 新石器时代; 海面变化; 环境考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3 [潮汐];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了解过去海面变化情况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从沿海地区考古地层中寻找过去海面变化的证据,将对探讨气候波动与海面变化的关系,及其对聚落形态、文化变迁影响的人地关系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对江苏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AMS14C测年、GPS-CORS系统高程测量和海相微体古生物鉴定分析发现,青墩遗址距地表389~489 cm(13.1~8.5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65-1.65 m)、陶庄遗址距地表156~230 cm(12.6~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97~0.23 m)、开庄遗址距地表228~390 cm(10.3~7.8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03-1.59 m)、骆驼墩遗址距地表255~279 cm(12.0~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1.08~0.84 m)为显著的海相沉积地层,揭示在苏北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地区全新世初至7.8 cal ka BP为浅海沉积环境,并经历了海退成陆过程;而苏南太湖西部宜兴骆驼墩遗址全新世初至9.2 cal ka BP可能经历过短暂的滨海沉积环境.这为寻找该区新石器早期遗址提供了海拔高程和年代学方面的线索和依据.对苏州澄湖湖底62处古水井和102处灰坑顶底部GPS-CORS系统的测量也发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夏商周和战国时期,水井井口和灰坑顶部多在1985黄海高程0-2 m之间,井底和灰坑底部多在-3 m左右;六朝和宋代水井的井口和灰坑顶部曾低于-1 m,水井井底和灰坑底部曾低于-4 m,表明澄湖是宋代以后才逐渐演变为湖泊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J].
朱诚 ;
吴立 ;
李兰 ;
郑朝贵 ;
李中轩 ;
马春梅 ;
谭艳 ;
赵泉鸿 ;
王坤华 ;
林留根 ;
江章华 ;
丁金龙 ;
孟华平 .
地理学报, 2014, 69 (09) :1268-1283
[2]   渤海湾西岸的几道贝壳堤 [J].
岳军 ;
张宝华 ;
耿秀山 ;
刘雪松 ;
赵希涛 ;
牟林 ;
张百鸣 ;
韩芳 .
地质学报, 2012, 86 (03) :522-534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J].
王伟铭 ;
舒军武 ;
陈炜 ;
丁金龙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233-244
[4]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7500–5400BC的海侵事件记录(英文) [J].
李兰 ;
朱诚 ;
林留根 ;
赵泉鸿 ;
史恭乐 ;
郑朝贵 ;
范超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6) :671-680
[5]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 [J].
史威 ;
马春梅 ;
朱诚 ;
王富葆 ;
李世杰 .
地理研究, 2008, (05) :1129-1138
[6]   江苏省里下河(兴化—泰州)地区浅表沉积物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 [J].
冯金顺 ;
孙磊 ;
葛云 ;
徐广志 ;
邵家骥 .
江苏地质, 2007, (02) :101-107
[7]   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 [J].
顾维玮 ;
朱诚 .
地理科学, 2005, (02) :239-243
[8]   江苏海安青墩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J].
张强 ;
朱诚 ;
姜彤 ;
张之恒 .
地理研究, 2004, (04) :513-520
[9]   盐城地区东汉至明代古水井变化与海面波动NSH [J].
申洪源 ;
朱诚 .
海洋地质动态, 2004, (03) :25-29+2
[10]   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 [J].
朱诚 ;
郑朝贵 ;
马春梅 ;
杨晓轩 ;
高锡珍 ;
王海明 ;
邵九华 .
科学通报, 2003, (23) :2428-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