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20
作者
马玉波 [1 ,2 ]
吴时国 [1 ,3 ]
张功成 [3 ]
王大伟 [1 ]
董冬冬 [1 ]
米立军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4]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礁相碳酸盐岩; 深水油气; 地球物理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利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中新世礁相碳酸盐岩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及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分析已有钻井的礁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结果表明:储层物性良好的礁相碳酸盐岩具有较高渗透率、高孔隙度、高波阻抗及高P波速度,同时纵向及横向上具有不均一性;储集物性较差的礁相碳酸盐岩渗透率和孔隙度都比较低,而纵向及横向均一性较好,波阻抗也相对较高;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在储层物性上接近于流花11-1(LH11-1)储层,表现为高速度、强波阻抗以及横向上的不均一性,可以作为较好的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海底构造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吴时国,喻普之编著, 2006
[12]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organic reefs and carbonate mud mounds: concepts and categories[J] . Robert Riding.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2 (1)
[13]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 [J].
姚伯初 ;
万玲 ;
吴能友 .
地质通报, 2005, (01) :1-8
[14]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J].
夏斌 ;
崔学军 ;
谢建华 ;
王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221-227
[15]   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 [J].
陈国威 .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8) :32-37+59
[16]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分布与古构造和古环境 [J].
邱燕 ;
王英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65-67+69
[17]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J].
蔡峰 ;
许红 ;
郝先锋 ;
王玉净 .
沉积学报, 1996, (04) :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