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八大关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14
作者
康永建 [1 ]
佘宏全 [1 ]
向安平 [1 ]
田京 [1 ,2 ]
李进文 [1 ]
杨郧城 [1 ]
郭志军 [1 ]
董旭舟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LA-MS-ICP-MS锆石U-Pb; 岩浆活动; 印支期; 八大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1 [岩浆];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八大关矿区主要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其镜下鉴定结果显示该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6件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主要在243.87~231.63Ma。结合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矿区主要侵入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并不存在海西期或燕山期侵入岩体。根据岩体年龄的分布情况,将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划分为243.87~237.11 Ma和231.63~229.00 Ma2个阶段,早阶段岩浆活动主要形成矿体围岩;而铜钼矿化主要与晚阶段岩浆活动有关。此外,整个鄂霍次克造山带两侧的印支期岩浆活动也具有两阶段的特点,且与鄂霍次克洋的俯冲密切相关,考虑到两侧已查明的印支期超大型-大型斑岩型矿床,认为八大关矿区外围及额尔古纳地区存在寻找印支早期斑岩矿床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15 / 12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内蒙古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时代与成因分析 [J].
李春风 ;
柳振江 ;
宓奎峰 ;
王建平 ;
刘瑞斌 ;
邹君宇 ;
王忠宝 .
中国地质, 2014, 41 (04) :1253-1269
[2]   矿床类型模型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环境和容矿岩石组合 [J].
裴荣富 ;
梅燕雄 ;
瞿泓滢 ;
王浩琳 .
中国地质, 2013, 40 (01) :31-42
[3]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J].
佘宏全 ;
李进文 ;
向安平 ;
关继东 ;
杨郧城 ;
张德全 ;
谭刚 ;
张斌 .
岩石学报, 2012, 28 (02) :571-594
[4]   蒙古国额尔登特特大型铜-钼矿床年代学与成因研究 [J].
江思宏 ;
聂凤军 ;
苏永江 ;
白大明 ;
刘翼飞 .
地球学报, 2010, 31 (03) :289-306
[5]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J].
刘翼飞 ;
聂凤军 ;
江思宏 ;
薛静 ;
侯万荣 ;
云飞 .
地球学报, 2010, 31 (03) :343-349
[6]   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 [J].
Liu YongSheng ;
Hu ZhaoChu ;
Zong KeQing ;
Gao ChangGui ;
Gao Shan ;
Xu Juan ;
Chen HaiHo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15) :1535-1546
[7]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 [J].
侯增谦 ;
杨志明 .
地质学报, 2009, 83 (12) :1779-1817
[8]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J].
佘宏全 ;
李红红 ;
李进文 ;
赵士宝 ;
谭刚 ;
张德全 ;
金俊 ;
董英君 ;
丰成友 .
地质学报, 2009, 83 (10) :1456-1472
[9]   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隋振民 ;
葛文春 ;
吴福元 ;
徐学纯 ;
张吉衡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5) :849-856+867
[10]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田有荣 .
矿床地质, 2009, 28 (04) :48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