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42
作者
隋振民 [1 ]
葛文春 [2 ]
吴福元 [3 ]
徐学纯 [2 ]
张吉衡 [2 ]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额尔古纳; 察哈彦岩体; 花岗岩; 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壳增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5.005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察哈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主要岩性为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的Th/U值(0.32~1.12),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36±1)Ma,属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察哈彦岩体未见变形,具有块状构造,地球化学显示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和Rb、K等元素,亏损Nb、Ta、P、Ti等元素,与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应形成于引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构造研究成果,其成因应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有关。察哈彦岩体的Hf(t)值为-3.94~2.19,其模式年龄为1.1~1.5 Ga,与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基本相同,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新元古代。
引用
收藏
页码:849 / 856+867 +8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韩振哲 ;
赵海玲 ;
苏士杰 ;
郎海涛 ;
于荣文 ;
尹志刚 .
现代地质, 2008, (02) :197-206
[2]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彦龙 ;
葛文春 ;
柳小明 ;
张吉衡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2) :177-186
[3]   大兴安岭韩家园子和新林地区兴华渡口群和扎兰屯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 [J].
苗来成 ;
刘敦一 ;
张福勤 ;
范蔚茗 ;
石玉若 ;
颉颃强 .
科学通报, 2007, (05) :591-601
[4]   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 [J].
李锦轶 ;
高立明 ;
孙桂华 ;
李亚萍 ;
王彦斌 .
岩石学报, 2007, (03) :565-582
[5]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葛文春 ;
隋振民 ;
吴福元 ;
张吉衡 ;
徐学纯 ;
程瑞玉 .
岩石学报, 2007, (02) :423-440
[6]   大兴安岭东北部侏罗纪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隋振民 ;
葛文春 ;
吴福元 ;
张吉衡 ;
徐学纯 ;
程瑞玉 .
岩石学报, 2007, (02) :461-480
[7]   吉林中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对吉黑东部构造格局的制约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路孝平 .
地学前缘, 2005, (02) :263-275
[8]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张吉衡 .
岩石学报, 2005, (03) :749-762
[9]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张艳斌 ;
高山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74-181
[10]   小兴安岭东部清水岩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地球学报, 2004, (02) :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