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4
作者
张彦龙 [1 ]
葛文春 [1 ]
柳小明 [2 ]
张吉衡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林镇; 花岗闪长岩; 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地壳增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林镇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局部见到细粒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岩石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该杂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两个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2±3)Ma和(131±3)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而Hf同位素特征变化较大,其εHf(t)变化介于1.32~8.32之间,Hf模式年龄与Nd模式年龄一致,表明花岗质岩浆主要起源于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贡献。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将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时间限定在新元古代,而兴安地块地壳增生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大兴安岭韩家园子和新林地区兴华渡口群和扎兰屯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
    苗来成
    刘敦一
    张福勤
    范蔚茗
    石玉若
    颉颃强
    [J]. 科学通报, 2007, (05) : 591 - 601
  • [2]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葛文春
    隋振民
    吴福元
    张吉衡
    徐学纯
    程瑞玉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423 - 440
  • [3] 大兴安岭东北部侏罗纪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隋振民
    葛文春
    吴福元
    张吉衡
    徐学纯
    程瑞玉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461 - 480
  • [4]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吴福元
    李献华
    郑永飞
    高山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185 - 220
  • [5]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张兴洲
    杨宝俊
    吴福元
    刘国兴
    [J]. 中国地质, 2006, (04) : 816 - 823
  • [6]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武广
    孙丰月
    赵财胜
    李之彤
    赵爱琳
    庞庆帮
    李广远
    [J]. 科学通报, 2005, (20) : 96 - 106
  • [7]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葛文春
    吴福元
    周长勇
    A.A.Abdel Rahman
    [J]. 科学通报, 2005, (12) : 1239 - 1247
  • [8]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周长勇
    吴福元
    葛文春
    孙德有
    Abdel RAHMAN A A
    张吉衡
    程瑞玉
    [J]. 岩石学报, 2005, (03) : 763 - 775
  • [9]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周长勇
    葛文春
    吴福元
    ABDEL Rahman A A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2) : 143 - 149
  • [10]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
    林强
    葛文春
    吴福元
    孙德有
    曹林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403 -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