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33
作者
王远征
王晓菁
李源
徐海
王嘉宇
赵明辉
唐亮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育部和辽宁省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粳稻; 北方稻区; 产量;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根据地区和品种(系)特点划分为黄淮粳稻、京津唐粳稻、晚熟中早粳稻、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分析了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现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京津唐粳稻、黄淮粳稻>晚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3.66%和66.9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30.26%和3.08%。总体和不同类型产量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籽粒长宽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与糙米率大多显著负相关,而与整精米率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也不密切,与穗数基本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每穗粒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结实率、千粒重和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北方粳稻至少在9 t hm–2以下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可以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进品质,或者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M].陈温福; 徐正进; 著.科学出版社.2007,
[2]  
水稻基因设计育种.[M].钱前;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3]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J].
张洪程 ;
许轲 ;
张军 ;
李国业 ;
董啸波 ;
花劲 ;
周培建 ;
程飞虎 ;
黄大山 ;
陈忠平 ;
陈国梁 ;
方明珍 ;
戴其根 ;
霍中洋 ;
魏海燕 ;
高辉 .
作物学报, 2014, 40 (02) :283-300
[4]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徐铨 ;
唐亮 ;
徐凡 ;
福嶌阳 ;
黄瑞冬 ;
陈温福 ;
徐正进 .
作物学报, 2013, 39 (06) :961-968
[5]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J].
张洪程 ;
张军 ;
龚金龙 ;
常勇 ;
李敏 ;
高辉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04) :686-704
[6]   水稻穗型的遗传和育种改良 [J].
刘坚 ;
陶红剑 ;
施思 ;
叶卫军 ;
钱前 ;
郭龙彪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2) :227-234
[7]   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韩勇 ;
邵国军 ;
张文忠 ;
马殿荣 .
作物学报, 2007, (09) :1411-1418
[8]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杨守仁 .
科学通报, 2005, (18) :111-113
[9]   食用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丹英 ;
章秀福 ;
朱智伟 ;
陈能 ;
闵捷 ;
姚青 ;
严建立 ;
廖西元 .
作物学报, 2005, (08) :1086-1091
[10]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变异特性及差异性分析 [J].
朱智伟 ;
陈能 ;
王丹英 ;
章秀福 ;
姚青 ;
闵捷 ;
廖西元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4)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