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32
作者:

宁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陈孟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孙粉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许化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沥青;
古油藏;
平凉页岩;
奥陶系;
风化壳;
中央隆起带;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 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J]. 地质学报, 2006, (05) : 674 - 684任战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胜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崔军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新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 寒武系烃源古油藏油裂解气特征及成藏条件[J].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2) : 41 - 46陈安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西藏羌塘盆地烃源岩古油藏带及其油气勘探远景[J]. 石油学报, 2005, (01) : 13 - 17伍新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王成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伊海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邹艳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李亚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
- [4] 多期次油气成藏与油气藏成因类型——以吐哈盆地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 703 - 70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立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柳益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贵阳乌当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型古油藏的初步观察与研究[J]. 现代地质, 2004, (03) : 353 - 359梅冥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邓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汪新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宽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 268 - 273+293冯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小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周立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郝建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7] 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 139 - 143王成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伊海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池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亚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邹艳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伍新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兴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应用沥青反射率推算油气生成与运移的地质时间[J]. 科学通报, 2000, (19) : 2123 - 212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傅家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原生—同层沥青分析[J]. 天然气工业, 1999, (06) : 14 - 17+9吴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杨元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王新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 [10]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J]. 地质学报, 1999, (04) : 350 - 359陈学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耿忠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