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永刚 [1 ]
马宗晋 [2 ]
王国力 [3 ]
汤良杰 [1 ]
周雁 [4 ]
余一欣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
[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海相沉积; 油气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油气藏形成的四个重要时期,即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油气聚集期,和两个主要的油气藏破坏期,即中燕山运动期和晚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提出了新的成藏模式划分方案,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成藏模式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分布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沃玉进 ;
周雁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16-325
[2]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J].
马永生 ;
楼章华 ;
郭彤楼 ;
付晓悦 ;
金爱民 .
地质学报, 2006, (03) :406-417
[3]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与勘探前景 [J].
沃玉进 ;
肖开华 ;
周雁 ;
杨志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11-16
[4]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 [J].
赵宗举 ;
朱琰 ;
徐云俊 .
地质学报, 2004, (05) :710-720
[5]   中国气藏主要形成、定型于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26-132
[6]   中国气田的成藏特征分析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2) :103-110
[7]   天然气与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中国气田成藏模式 [J].
王庭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79-86
[8]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 [J].
赵宗举 ;
朱琰 ;
李大成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1-6+12
[9]   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若干地质问题及对策 [J].
郭彤楼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44-247
[10]   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J].
赵宗举 ;
朱琰 ;
李大成 ;
俞广 ;
杨树峰 ;
陈汉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