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设计模型与机理阐释

被引:50
作者
胡航 [1 ]
李雅馨 [2 ]
郎启娥 [2 ]
杨海茹 [3 ]
赵秋华 [2 ]
曹一凡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深度学习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3]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实证归纳; 教育目标分类比较; 认知心理基础; 发生过程; 设计模型; 发生机理; CTCL研究范式;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20.01.00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设计了深度学习课堂的设计模型;以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模型,并从表征、交互、调适、建构和生成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本研究基于循证的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解析现象、总结规律,丰富并发展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和理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77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行为投入影响深度学习的实证探究——以虚拟现实(VR)环境下的视频学习为例 [J].
刘哲雨 ;
王志军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1) :72-81
[12]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基础、命题与应用 [J].
董玉琦 ;
王靖 ;
伊亮亮 ;
边家胜 ;
王珏 ;
胡航 ;
杨宁 .
远程教育杂志, 2014, 32 (03) :23-32
[13]   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J].
杜娟 ;
李兆君 ;
郭丽文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10) :14-20
[14]   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 [J].
张静 ;
陈佑清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04) :20-24
[15]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从“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到“学习技术” [J].
董玉琦 ;
包正委 ;
刘向永 ;
王靖 ;
伊亮亮 .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02) :3-12
[16]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J].
张浩 ;
吴秀娟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0) :7-11+21
[17]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构想与初步研究 [J].
董玉琦 ;
王靖 ;
伊亮亮 ;
边家胜 .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02) :3-14
[18]   旨在培养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详解 [J].
盛群力 .
开放教育研究, 2008, (02) :10-21
[19]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下的M-learning共同体 [J].
胡航 ;
任友群 .
中国电化教育, 2006, (09) :9-12
[20]   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 [J].
辛自强 ;
林崇德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04) :55-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