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

被引:8
作者
赵桂香 [1 ]
王晓丽 [1 ]
吴洪 [2 ]
机构
[1] 山西省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MCS; 黄河中游; 统计特征;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5—2014年逐时FY-2E卫星资料、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CS)、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βCCS)和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βECS)等4类。结果表明:(1)甘肃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北部以及蒙、晋、陕3省(区)交界处为MCS高发区;一年内5—10月均有形成,夏季更易发展成熟,MCC和MβECS是该区影响夏季降水的主要MCS。(2)MC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多成熟于午后或傍晚到次日凌晨;大多数MCS表现出生成快、消亡慢的特点,其移动方向以偏东和偏东南方向为主,且圆形状的较拉长状的移动少。(3)圆形状的MCS的平均TBB较拉长状的低,其中MCC发展最旺盛、强烈,且8月最强,而MβECS的发展受季节影响不大。成熟时的平均离心率,MCC和PECS较美国的偏大;与黄河下游地区相比,MCC偏大,PECS则偏小。(4)MCS造成的降水特征复杂,地域差异明显,多个合并后的对流系统造成的降水范围更大、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暴雨主要出现在左后象限,最大雨强出现在成熟阶段,一般>50 mm·h-1;生成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MCS,其雨区和云区面积比的差异较大。(5)MCS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其中最多年2011年和最少年2009年的环流形势表现出几乎相反的特点,除与副热带高压、500 hPa中纬度位势高度距平、低层暖湿气流输送和聚集等有关外,还与500 hPa冷涡活动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16 / 10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河西走廊东部“6.27”突发性暴雨特征与成因 [J].
李玲萍 ;
狄潇泓 ;
刘新伟 ;
钱莉 .
干旱气象, 2015, 33 (06) :941-947
[2]   一次四川盆地低涡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师锐 ;
何光碧 ;
龙柯吉 .
干旱气象, 2015, (05) :845-855
[3]   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朱义青 ;
胡顺起 ;
张品竹 ;
庄重 ;
曹张弛 .
干旱气象, 2015, 33 (01) :119-127
[4]   2012年盛夏山东西部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形成机制 [J].
徐娟 ;
纪凡华 ;
韩风军 ;
吕博 ;
王健 ;
衣霞 .
干旱气象, 2014, (03) :439-445+459
[5]   2012年7月27日陕北佳县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 [J].
刘勇 ;
郭大梅 ;
胡启元 .
干旱气象, 2014, 32 (03) :424-430+438
[6]   山西一次大暴雨过程云图及环境场的特征分析 [J].
赵桂香 ;
赵建峰 ;
杨东 ;
彭爱国 ;
张朝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747-1757
[7]   长江中游两次MCC过程环境流场及物理条件分析 [J].
韦惠红 ;
徐双柱 ;
郭英莲 ;
王艳杰 ;
刘希文 .
气象科技, 2013, 41 (06) :1061-1067+1094
[8]   冷涡背景下MCS的统计分析 [J].
王磊 ;
谌芸 ;
张仙 ;
曾波 .
气象, 2013, 39 (11) :1385-1392
[9]   中国MCC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 [J].
井喜 ;
屠妮妮 ;
井宇 ;
陈闯 ;
万红卫 ;
李晓利 ;
高雪娇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597-1607
[10]   广西一次特大暴雨的MCC演变过程及结构特征分析 [J].
黎惠金 ;
李向红 ;
黄芳 ;
李江南 ;
覃昌柳 .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80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