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关系定量研究
被引:25
作者:
李学杰
陈芳
陈超云
郭华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所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验测试所
来源: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南海;
水深;
定量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南海西部 4°~ 18°N ,10 8 5~ 115°E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 ,从陆架至深海盆区 ,随着水深增加 ,底栖有孔虫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而浮游有孔虫在上陆坡区水深 2 0 0~ 2 0 0 0m处最丰富 ,向浅水和深水方向 ,其丰度均下降 ,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 (P)与水深 (D)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陆架区和陆坡-深海盆区 ,两者关系完全不同 :在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明显增大 ,而在陆坡 -深海盆区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经定量拟合水深小于 2 0 0m的陆架区 ,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满足关系式 :lnD =0 0 2 1P +3 2 0 8;而在水深大于 2 0 0m的陆坡 -深海盆区 ,两者满足D =- 5 2 6 3P +5 2 10 5 2。这主要是由于陆架区随水深增加 ,浮游有孔虫增加 ,但水深大于 2 0 0m后 ,碳酸盐的溶解起主要作用 ,浮游有孔虫比底栖有孔虫更易于溶解 ,造成其含量随水深增加而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4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