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全新世早期低钙事件及其古气候解释

被引:15
作者
李学杰
江茂生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 全新世; 碳酸盐旋回; 陆源碎屑稀释作用; 低钙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旋回是南海晚更新世以来的最重要沉积特征之一 ,它受控于表层海水生产率、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以及深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南海北部碳酸钙百分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对碳酸盐的稀释作用 ,即海平面低位时陆源碎屑经过陆架进入较深海域增多 ,也称稀释旋回。对西沙海槽北侧陆坡柱状样高分辨率研究后发现 ,在冰消期 ,低海平面时期存在高碳酸钙 ,而在冰后期的早中期 ,6~ 8kaB P 的高海平面时期 ,却存在短暂的碳酸盐含量急剧下降的过程 ,即低钙事件 ,产生这种短暂的碳酸钙与其旋回性不吻合的现象应该是降雨量变化造成。在冰消期 ,出现干旱 ,陆源物质减少 ,而早中全新世的雨量 ,尤其是具较强冲刷能力的大雨量急剧增加 ,造成北部海南岛和华南陆地的冲刷增强 ,陆源物质供给增加 ,从而出现低钙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西沙海槽末次冰期以来浮游有孔虫与表层水温 [J].
李学杰 ;
江茂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5) :423-429
[2]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冰期碳酸盐旋回附视频 [J].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1) :2-5+7-8+10-12
[3]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学杰 ;
段威武 ;
魏国彦 ;
李扬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2) :10-21
[4]   南海8KL岩芯的氧同位素记录与海平面变化 [J].
钱建兴 .
地质学报, 1994, (04) :368-378
[5]   全新世/冰期西赤道太平洋边缘海碳酸钙沉积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铁钢,薛胜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4) :25-32
[6]   十三万年来南海北部陆坡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汪品先 ;
闵秋宝 ;
卞云华 ;
冯文科 .
地质学报, 1986, (03) :215-225
[7]  
晚第四纪以来南海古海洋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钱建兴著, 1999
[8]  
第四纪环境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夏正楷编著, 1997
[9]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
[10]  
Boundary current-controlled turbidite deposition: A sedimentation model for the Southern Nares Abyssal Plain, Western North Atlantic[J] . A. Kuijpers,E. J. Th. Duin.Geo-Marine Letters . 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