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机质输入对底栖有孔虫的抑制作用——以西北太平洋菲律宾海MD06-3054孔为例

被引:2
作者
陈双喜 [1 ,2 ]
南青云 [1 ]
李铁刚 [1 ]
唐正 [1 ,3 ,2 ]
仇晓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底柄有孔虫; 古生产力; 有机质输入; 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FAR); U+B含量; 抑制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底栖有孔虫古生产力指标—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enthic Foraminiiera Accumulation Rate,简称BFAR)和小泡虫超科的Uvigetina与Bulimina两属在种群中的百分含量(简称"U+B含量")是目前古海洋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然而,从MD06-3054孔的记录中发现,两指标与有机质输入之间不仅不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而且当有机质输入大于阀值时,两指标均随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说明过高有机质的输入还会抑制底栖有孔虫的生长和繁盛。另外,还发现当TOC含量较高时,U+B含量指标较BFAR指标相对更适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生产力演化 [J].
李铁刚 ;
赵京涛 ;
孙荣涛 ;
南青云 .
第四纪研究, 2008, (03) :447-457
[2]   深海研究中的底栖有孔虫:回顾与展望 [J].
张江勇 ;
汪品先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45-551
[3]   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J].
倪建宇 ;
姚旭莹 .
海洋地质动态, 2004, (03) :30-39+2
[4]   冲绳海槽中南部18ka以来的底栖有孔虫与底层水演化 [J].
李铁刚 ;
向荣 ;
孙荣涛 ;
曹奇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63-170
[5]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中底栖有孔虫分布:水团和食物供应的共同制约 [J].
向荣 ;
李铁刚 ;
杨作升 ;
阎军 ;
曹奇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2) :141-148
[6]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J].
丁旋,方念乔,万晓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3) :52-61
[7]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深水底栖有孔虫的古海洋学记录 [J].
翦知湣 ;
陈荣华 ;
李保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67-473
[8]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
[9]  
IntCal09 and Marine09 Radiocarbon Age Calibration Curves, 0–50,000 Years cal BP[J] . P J Reimer,M G L Baillie,E Bard,A Bayliss,J W Beck,P G Blackwell,C Bronk Ramsey,C E Buck,G S Burr,R L Edwards,M Friedrich,P M Grootes,T P Guilderson,I Hajdas,T J Heaton,A G Hogg,K A Hughen,K F Kaiser,B Kromer,F G McCormac,S W Manning,R W Reimer,D A Richards,J R Southon,S Talamo,C S M Turney,J van der Plicht,C E Weyhenmeyer.Radiocarbon . 2009 (4)
[10]  
Glacial–interglacial changes in water mass structure and flow in the SW Pacific Ocean[J] . I.N. McCave,L. Carter,I.R. Hall.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 200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