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壳、幔结构和陆内“俯冲”的耦合效应

被引:38
作者
滕吉文 [1 ]
闫雅芬 [1 ]
王光杰 [1 ]
熊熊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Rayleigh波频散; 陆内俯冲; 地幔热点; 深层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学家基于岩石年代学、峰期变质的压力差和阿尔卑斯变质沉积岩中柯石英的发现,推断在大别造山带地区发现的柯石英和榴辉岩乃是地幔深处120km左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结果.为了提供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地域的壳、幔深部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的定量判据,本文利用瑞利(Rayleigh)波的频散效应反演该区S波的三维群速度结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存在一由东向西陆内俯冲的高速板舌,其下插深度仅达160km.在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域上地幔70km深处存在一顶部宽约500km的低速地幔热点.(2)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是大别造山带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郯庐断裂带强烈平移错动及板内俯冲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的深部物质(上地幔)运移和动力学效应的综合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露出扬子陆块深俯冲过程
    高锐董树文贺日政刘晓春李秋生管晔白金李朋武黄东定钱桂华匡朝阳李三忠
    [J]. 地学前缘, 2004, (03) : 43 - 49
  • [2]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朱光
    王勇生
    牛漫兰
    刘国生
    谢成龙
    [J]. 地学前缘, 2004, (03) : 169 - 182
  • [3] 秦岭地幔柱源岩浆活动及其动力学意义
    张本仁
    [J]. 地学前缘, 2001, (03) : 57 - 66
  • [4] 中国东南大陆及陆缘地带的瑞利波频散与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
    滕吉文
    张中杰
    胡家富
    王光杰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 663 - 677
  • [5] 大别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
    滕吉文
    胡家富
    张中杰
    王光杰
    [J]. 地震研究, 2000, (03) : 275 - 288
  • [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王椿镛
    楼海
    王飞
    [J]. 地震学报, 1999, (05) : 533 - 537+539
  • [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杨文采,程振炎,陈国九,胡振远,白金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1) : 41 - 52
  • [8] 东秦岭造山带莫霍面展布与碰撞造山带深部过程的关系
    何建坤
    刘福田
    刘建华
    孙若昧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 64 - 69+670
  • [9]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董树文
    吴宣志
    高锐
    卢德源
    李英康
    何义权
    汤加富
    曹奋扬
    侯明金
    黄德志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 349 - 361
  • [10] 郯庐断裂及胶辽断块区现代地热流体地球化学
    上官志冠
    都吉夔
    臧伟
    王基华
    孔令昌
    高松升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 23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