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控制技术集成应用及“近零排放”特性

被引:36
作者
王树民 [1 ]
张翼 [2 ]
刘吉臻 [1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2] 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近零排放”; 细颗粒物控制; PM2.5、PM10及SO3脱除; 湿式静电除尘;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9.02
中图分类号
X773 [电力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物的深度控制.结果表明:三河电厂通过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后,4台燃煤机组先后实现ρ(烟尘)、ρ(SO2)和ρ(NOx)分别低于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各自排放限值(5、35和50 mg/m3).其中,13号机组排放ρ(烟尘)分别为5、3、2 mg/m3,截至2016年3月15日,4号机组ρ(烟尘)连续265 d在1 mg/m3以下.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技术后,4号机组除尘效率由99.86%升至99.89%,同时可凝结颗粒物前驱物SO3的脱除效率从25.88%升至46.12%;3号机组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后,100%负荷下协同除尘效率从34.29%升至87.66%以上,全负荷运行下吸收塔出口ρ(烟尘)稳定在3 mg/m3左右;1号、2号、4号机组在100%负荷下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分别为77.87%、88.82%、83.60%,2号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2.5、PM10和SO3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8.37%、97.31%和42.23%.
引用
收藏
页码:1256 / 12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某1000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测试及其特性分析 [J].
张军 ;
郑成航 ;
张涌新 ;
吴国潮 ;
朱松强 ;
孟炜 ;
高翔 ;
岑可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5) :1310-1314
[2]   超低排放燃煤火电机组湿式电除尘器细颗粒物脱除分析 [J].
赵磊 ;
周洪光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2) :468-473
[3]  
电厂燃煤烟尘PM2.5中化学组分特征[J]. 王毓秀,彭林,王燕,张腾,刘海利,牟玲.环境科学. 2016(01)
[4]   燃煤电厂污染物超净排放的发展及现状 [J].
赵永椿 ;
马斯鸣 ;
杨建平 ;
张军营 ;
郑楚光 .
煤炭学报, 2015, 40 (11) :2629-2640
[5]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燃煤电厂大气汞减排的影响 [J].
程轲 ;
王艳 ;
薛志钢 ;
田宏 ;
易鹏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9) :1369-1374
[6]   我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特征 [J].
贺晋瑜 ;
燕丽 ;
雷宇 ;
汪旭颖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6) :862-868
[7]   增强PM脱除的新型电除尘技术的发展 [J].
熊桂龙 ;
李水清 ;
陈晟 ;
张绪辉 ;
姚强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09) :2217-2223
[8]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J].
王树民 ;
宋畅 ;
陈寅彪 ;
孙平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4) :487-494
[9]   燃煤电厂锅炉中颗粒物在选择性催化还原、静电除尘器和烟气脱硫入口处的分布特性 [J].
潘凤萍 ;
陈华忠 ;
庞志强 ;
王超 ;
斯俊平 ;
刘小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32) :5728-5733
[10]   低低温电除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J].
赵海宝 ;
郦建国 ;
何毓忠 ;
姚宇平 .
中国电力, 2014, 47 (10) :117-1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