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
雷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奕阳教育研究院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雷鹏
[
1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瞿斌
[
1
,
3
]
陈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陈旭
[
1
]
彭丽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彭丽娟
[
4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荣
[
1
]
机构
:
[1]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2]
奕阳教育研究院
[3]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4]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来源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3年
/ 11卷
/ 03期
关键词
:
流动儿童;
疏离感;
应对方式;
学校态度;
中介作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
040202 ;
摘要
: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2 / 3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旭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关幼萌
.
教育导刊,
2010,
(12)
:30
-33
[2]
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啸
;
石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石艳
;
郑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郑涌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7)
:773
-775
[3]
城市更好: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长慧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3)
:2
-12+36
[4]
流动儿童自卑感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凤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瑞姣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3)
:382
-384
[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J].
徐夫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夫真
;
张文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文新
;
张玲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玲玲
.
心理学报,
2009,
41
(12)
:1165
-1174
[6]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7]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
[J].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莉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9)
:81
-86
[8]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良
;
赵守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守盈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福艳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
(02)
:49
-52
[9]
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
教育导刊,
2009,
(05)
:25
-28
[10]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02)
:78
-85
←
1
2
3
→
共 26 条
[1]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旭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关幼萌
.
教育导刊,
2010,
(12)
:30
-33
[2]
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啸
;
石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石艳
;
郑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郑涌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7)
:773
-775
[3]
城市更好: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长慧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3)
:2
-12+36
[4]
流动儿童自卑感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凤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瑞姣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3)
:382
-384
[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J].
徐夫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夫真
;
张文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文新
;
张玲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玲玲
.
心理学报,
2009,
41
(12)
:1165
-1174
[6]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7]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
[J].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莉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9)
:81
-86
[8]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良
;
赵守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守盈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福艳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
(02)
:49
-52
[9]
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
教育导刊,
2009,
(05)
:25
-28
[10]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02)
:78
-85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