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洼陷南斜坡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特征探讨

被引:5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金之钧
马晓昌
句礼荣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Sinopec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江汉石油管理局清河采油厂
[4] 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采油厂地质所
关键词
牛庄洼陷; 未熟-低熟烃源岩; 间歇排烃; 混合相; 初次运移;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1.02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牛庄洼陷及其南斜坡烃源岩孔隙度、声波时差与伊蒙矿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2 6 0 0m为成岩作用早期与晚期阶段的界限 ,在早期演化阶段南斜坡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压力 ,牛庄洼陷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有明显的压力异常。生物标志物演化与Ro值测定反映 ,该区有机质大量成烃起始阶段为 2 70 0m ,牛庄洼陷南斜坡带 <2 70 0m烃源岩不具备大量排烃的生烃量条件与地质证据。牛庄洼陷南斜坡八面河油田原油的混合成熟度特征与混合的均一性 ,反映原油的混合作用在初次运移阶段可能即已发生 ,推测牛庄洼陷深部烃源岩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微裂隙等间歇式排烃的同时 ,浅层未熟 低熟烃源岩生成的少量原油经由断层、应力产生的微裂隙与层理面 ,在地层压力及深部流体过剩压力参与下与成熟油混合幕式排出。烃源岩未熟 低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成熟烃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3, (01) :78-86
[2]   超压传递:概念和方式 [J].
刘晓峰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533-536
[3]   八面河油田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探讨 [J].
庞雄奇 ;
李素梅 ;
黎茂稳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 2002, (06) :666-670+688
[4]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 2002, (06) :711-717
[5]   苏北金湖凹陷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金之钧 ;
黎茂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1-15+8
[6]   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 [J].
周杰 ;
庞雄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24-27
[7]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J].
庞雄奇 ;
李素梅 ;
黎茂稳 ;
金之钧 .
沉积学报, 2001, (04) :586-591
[8]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学背景与条件 [J].
罗晓容 .
石油学报, 2001, (06) :24-29+5
[9]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10]   地应力对排烃的影响方式及作用模型 [J].
童亨茂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3) :201-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