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区现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被引:26
作者
张宏志 [1 ]
刁桂苓 [2 ]
陈祺福 [3 ]
胡新亮 [2 ]
王晓山 [2 ]
张跃刚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河北省地震局
[3]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唐山地震; 震源构造;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长期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获得1998个高精度结果,据此将震区划分为中、东、西3个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唐山7.8级主震所在的中区南部地震分布走向NNE,主震震中北部转为NE向;滦县7.1级余震所在的东区地震分布呈"丁"字形;宁河6.9级余震所在的西区地震分布没有明显优势方向。反演得到19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进一步划分的5个子区分别给出平均解的应力轴取向,并结合震源位置讨论了唐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99 +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 [J].
刁桂苓 ;
胡新亮 ;
张骁 ;
李光 ;
马利军 ;
王成亮 ;
路正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02) :1-4
[2]   华北不同构造块体地壳结构及其对比研究 [J].
嘉世旭 ;
张先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11-620
[3]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于湘伟 ;
陈运泰 ;
王培德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3, (01) :1-14
[4]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高景春 ;
啜永清 ;
段跃荣 ;
张彦清 ;
李雪英 ;
焦成丽 ;
米雪梅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02) :10-15
[5]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高景春 ;
张四昌 ;
啜永清 ;
段跃荣 ;
赵英萍 ;
刘胜国 ;
朱振兴 ;
张彦清 ;
秦清娟 .
中国地震, 2002, (01) :76-85
[6]   用现今小地震研究历史强震的震源断层——以1830年河北磁县7(1/2)级地震为例 [J].
刁桂苓 ;
张四昌 ;
赵军 ;
王兆军 ;
王俊国 .
地震地质, 1999, (02) :26-31
[7]   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的震间应变积累 [J].
刘澜波,陆燕萍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6) :757-766
[8]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李钦祖 .
中国地震, 1992, (03) :88-94
[9]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 [J].
梁尚鸿 ;
李幼铭 ;
束沛镒 ;
朱碚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49-257
[10]   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J].
李钦祖 ;
张之立 ;
靳雅敏 ;
于新昌 ;
李志勇 .
地震地质, 1980, (04) :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