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伊犁黄土的磁学性质及其与黄土高原对比
被引:56
作者:
宋友桂
[1
]
史正涛
[2
]
方小敏
[3
]
NIE Junsheng
[4
]
NAOTO Ishikawa
[5
]
强小科
[1
]
王旭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Jackson School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5]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Kyoto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
磁学性质;
磁化率;
伊犁盆地;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20多年来黄土高原的黄土磁学性质与古气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东亚古季风演化、亚洲内陆干旱化及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但对亚洲内陆天山地区的黄土磁学性质知之甚少.选择天山伊犁盆地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测量,包括磁化率、无磁滞磁化率、高低温磁化率和磁滞参数等,并与黄土高原进行了对比,开展了伊犁黄土的X射线衍射矿物学分析,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的机制.结果表明,伊犁黄土磁性矿物的总含量要远远低于黄土高原,但磁性矿物类型与黄土高原黄土基本类似,以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样品还有钛铁矿等.在磁性矿物中磁赤铁矿占的比例总体上要比黄土高原黄土低,而磁铁矿和赤铁矿占的比例比黄土高原黄土要高.磁性矿物的粒度要比黄土高原粗,以准单畴(PSD)和多畴(MD)为主.成壤作用产生的细粒超顺磁体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粒径为PSD和MD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伊犁黄土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既有风速论模式(阿拉斯加或西伯利亚黄土成土模式),又有黄土高原超细颗粒成壤模式,但以前一种模式为主导.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除与源区的原生磁性矿物有关以外,还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关.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的机制十分复杂,将磁化率应用古气候的解释时要慎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2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