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课堂及其建构

被引:17
作者
李太平
王超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标准化课堂; 知识观转型; 个性; 个性课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从整体来看,我国课堂仍然是标准化课堂,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照。根据知识观转型和个性理论,个性课堂应综合关注知识的建构性、境遇性、个体性和默会性,充分把握个性的独特性、社会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特点。在具体实践中,要创设安全自由的个性课堂氛围,创新丰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特的教师个性,树立个性发展的课堂评价观以及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J].
王攀峰 ;
张天宝 .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8) :13-15
[2]   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J].
姜勇 ;
阎水金 .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01) :17-21+43
[3]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 [J].
汪霞 .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12) :9-15
[4]   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 [J].
石中英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 (02) :29-36
[5]   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J].
石中英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2) :36-45
[6]   试论创新教育及其特点 [J].
郭文安 .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1) :9-12
[7]   论创新教育 [J].
肖川 .
教育研究, 1999, (11) :11-14+79
[8]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J].
叶澜 .
教育研究, 1997, (09) :3-8
[9]   个性发展与个性教育 [J].
班华 ;
李太平 .
江西教育科研, 1997, (01) :7-10
[10]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 [J].
王策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4) :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