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生产过程中大肠杆菌O:H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7
作者
戴贤君 [1 ]
杨宗照 [2 ]
张富明 [3 ]
机构
[1]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杭州市畜牧兽医局
[3] 嘉兴市中信饲料厂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荧光定量PCR; 耐药性; 毒力基因;
D O I
10.16429/j.1009-7848.2010.05.027
中图分类号
TS251.51 [];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离猪肉生产过程中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来自浙江某屠宰场的240个样本进行检测。对阳性分离株进行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结构观察,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生化及血清型鉴定;对分离株纯培养物接种小鼠,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ATB-G5)药敏试条做耐药性检测,用SLT1、SLT2和eaeA3种毒力基因做PCR检测。结果:共分离到02、03、04号3株阳性菌株,检出率为1.25%;确定3个分离株均为大肠杆菌O157:H7;分离株对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02号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03号、04号分离株;03号、04号分离株纯培养物接种的小白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02号分离株接种的小鼠在72 h时出现食欲减退现象;03号、04号分离株含有SLT1、SLT2和eaeA3种毒力基因,而02号分离株仅含有eaeA毒力基因。结论:屠宰场被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且菌株出现较强的耐药性,应加强控制措施,以确保猪肉产品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及药敏试验 [J].
付志新 ;
梁建兰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05) :90-91
[2]   我市首次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生化特征、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探讨 [J].
胡元玮 ;
朱淑英 ;
徐卸佐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01) :131-132+169
[3]   重庆市及三峡库区家畜中大肠杆菌O157带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J].
丁红雷 ;
毛旭虎 ;
王豪举 ;
彭晓 ;
邹全明 ;
杨红军 .
中国兽医学报, 2007, (05) :686-689
[4]   多重PCR快速鉴定大肠杆菌O157 [J].
梅明珠 ;
严亚贤 ;
陆承平 ;
刘佩红 ;
王建 ;
沈莉萍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 (04) :351-354
[5]   从海产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 [J].
杜雪飞 ;
陈晓蔚 ;
丁洁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3) :499-500
[6]   检测冻肉中大肠杆菌O157∶H7的两种方法比较 [J].
谢海燕 ;
朱燕秋 ;
杨德胜 ;
崔剑峰 ;
温清萍 ;
李玉娥 ;
郭霄峰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02) :83-84
[7]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J].
武恩平 ;
刘灵芝 ;
张燕 .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12) :2455-2456
[8]   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 [J].
陆美娟 ;
胡万富 ;
陶涛 ;
虞勇 .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05) :79-81
[9]   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复合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J].
赵志晶 ;
刘秀梅 .
卫生研究, 2004, (06) :716-719
[10]   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J].
金慧英 ;
陶开华 ;
李越希 ;
陈华标 ;
李法卿 ;
李素芹 ;
谭维国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3, (04)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