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

被引:17
作者
龚胜生
王晓伟
张涛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疫灾; 地理分布; 江南地区; 明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09 [];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疫灾是急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引起的灾害,自古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依据历史文献,采用数理统计、GIS分析和地图表达方法对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从时间演化看,明代江南地区至少有63年发生过疫灾,疫灾频度约23%。其中,1368-1464年间为9%,1465-1566年间为25%,1567-1644年间为36%,总体上疫灾趋于频繁。嘉靖、万历、崇祯三朝为疫灾群发期,集中了整个明代63%的疫灾之年。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明代75%的疫灾发生在这两个季节。疫灾频度的长期上升趋势明显,整个明代经历了7个波长为3050年的波动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与太湖的安澜与否密切相关,疫灾大多由水灾引起,因此,其疫灾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吴县境内的太湖之中。疫灾高发区不断变化,1368-1464年间是苏州、湖州、松江(今上海)围成的三角地带,1465-1566年间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湖滨地区,1567-1644年间则几乎所有府城周边都是疫灾高发区。明代江南地区疫灾地理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府级城市疫灾多于县级城市,交通沿线城市疫灾多于地方偏僻城市,人口稠密区疫灾多于人口稀疏区;疫灾"热点区"分布在湖区,"冷点区"分布在山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569 / 15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J].
龚胜生 ;
刘卉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 26 (04) :22-34
[2]   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的民国江南瘟疫救疗——以湖州为例 [J].
骆楚明 .
学理论, 2011, (09) :72-75
[3]   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J].
龚胜生 ;
刘杨 ;
张涛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0, 25 (03) :96-112
[4]   清末以来江南城市的生活用水与霍乱 [J].
李玉尚 .
社会科学, 2010, (01) :150-160+192
[5]   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病考证 [J].
袁冬梅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5 (06) :83-90
[6]   唐代江南的疫病与户口 [J].
张剑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00-106
[7]   宋代江南地区疾疫成因分析 [J].
袁冬梅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39-144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J].
龚胜生 ;
叶护平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 (03) :5-20
[9]   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 [J].
余新忠 .
清史研究, 2006, (02) :12-26
[10]   地理环境与近代江南地区的传染病 [J].
李玉尚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6) :13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