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设计——基于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视角
被引:3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耀
陈洪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洪捷
沈文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沈文钦
机构
: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7年
/ 38卷
/ 07期
基金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
学术型博士生;
分流机制;
淘汰机制;
贯通式培养模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3 [研究生教育];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关键切入点来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克服现有机制的"重口号、难落实"问题,而且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对推动由"入口戴帽"向"出口戴帽"转变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建立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D].王晓陆.河海大学.2005, 04
[2]
贯通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困境与重构
刘劲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刘劲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明生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02)
: 47
-
51
[3]
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莉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
(06)
: 13
-
16
[4]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张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
张国栋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09)
: 37
-
39
[5]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剖析
胡甲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胡甲刚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06)
: 42
-
44
[6]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及思考
张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国栋
吴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吴松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04)
: 10
-
13
[7]
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铁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陈铁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解丽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胜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邬智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05)
: 58
-
61
[8]
变革双重低效率的博士生学制初探
卢晓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卢晓东
王小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王小玥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
(02)
: 41
-
42
[9]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的结构失衡问题
董泽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董泽芳
李晓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李晓波
[J].
教育研究,
2003,
(10)
: 25
-
30
[10]
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泽芳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4)
: 35
-
40
←
1
2
→
共 14 条
[1]
建立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D].王晓陆.河海大学.2005, 04
[2]
贯通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困境与重构
刘劲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刘劲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明生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02)
: 47
-
51
[3]
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莉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
(06)
: 13
-
16
[4]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张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
张国栋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09)
: 37
-
39
[5]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剖析
胡甲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胡甲刚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06)
: 42
-
44
[6]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及思考
张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国栋
吴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吴松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04)
: 10
-
13
[7]
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铁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陈铁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解丽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胜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邬智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05)
: 58
-
61
[8]
变革双重低效率的博士生学制初探
卢晓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卢晓东
王小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王小玥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
(02)
: 41
-
42
[9]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的结构失衡问题
董泽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董泽芳
李晓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李晓波
[J].
教育研究,
2003,
(10)
: 25
-
30
[10]
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泽芳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4)
: 35
-
4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