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龙岗—营山地区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5
作者
吴仕玖 [1 ]
曾德铭 [1 ]
王兴志 [1 ]
李顺 [2 ]
陈虎 [3 ]
王岩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4]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 储集空间; 雷口坡组; 龙岗—营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龙岗—营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发育较好,在颗粒型白云岩中显示丰富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研究区30余口钻井岩心、薄片的宏观及微观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雷四3亚段储层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压实压溶作用、多期胶结作用以及多期充填作用导致粒间孔、晶间孔大幅度减少;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表生期和埋藏期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溶蚀缝,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919 / 9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以宣汉-达县及元坝区块为例 [J].
郭彤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20-631
[2]   四川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王伟 ;
王兴志 ;
张帆 ;
石新 ;
邱文彬 ;
杜江民 .
世界地质, 2010, 29 (01) :96-103
[3]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马文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66-575
[4]   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 [J].
李金梅 ;
巩恩普 ;
孙宝亮 ;
关长庆 ;
张永利 .
世界地质, 2009, 28 (01) :11-19
[5]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蒋志斌 ;
王兴志 ;
曾德铭 ;
鲁铁梅 ;
王保全 ;
张金友 .
中国地质, 2009, 36 (01) :101-109
[6]   碳酸盐岩成岩史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普光气田为例 [J].
高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33-739+747
[7]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 [J].
曾德铭 ;
王兴志 ;
张帆 ;
宋章强 ;
张若祥 ;
朱永刚 ;
李跃刚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53-266
[8]   鲁西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控制作用 [J].
张云峰 ;
李忠 ;
王清晨 ;
孔庆友 .
地质科学, 2005, (02) :207-219+305
[9]   川东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的分布 [J].
杨雨 ;
王一刚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3) :18-21
[10]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