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47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马文辛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形成机理; 寒武系;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则是扩溶先存孔洞或形成新孔洞的持久动力,适宜的构造位置与弱的流体反应则为先存孔洞保存的先决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J].
黄籍中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2) :12-17+130
[2]   四川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专属性问题分析 [J].
刘树根 ;
汪华 ;
孙玮 ;
代寒松 ;
秦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81-792+818
[3]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储层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J].
郑和荣 ;
胡宗全 ;
周小进 ;
张海清 ;
由伟丰 ;
杨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574-581
[4]   四川盆地震旦系—古生界热液作用及其成藏成矿效应初探 [J].
刘树根 ;
黄文明 ;
陈翠华 ;
张长俊 ;
李巨初 ;
戴苏兰 ;
秦川 .
矿物岩石, 2008, (03) :41-50
[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王国芝 ;
蔡勋育 ;
黄文明 ;
张长俊 ;
徐国盛 ;
雍自权 ;
盘昌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1-5+111
[6]   乐山—龙女寺寒武和奥陶系储层类型研究 [J].
代宗仰 ;
徐世琦 ;
尹宏 ;
杨天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16-20+186
[7]   上扬子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07, (02) :117-132
[8]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J].
金之钧 ;
蔡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22-730
[9]   古隆起区带寒武系洗象池群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分析 [J].
徐世琦 ;
代宗仰 ;
蒋小光 ;
谢冰 ;
张光荣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8+71
[10]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沃玉进 ;
周雁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1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