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内部激励有效性分析
被引:9
作者
:
和金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和金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军坡
机构
: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 01期
关键词
:
委托代理理论;
激励有效性;
激励成本;
D O I
:
10.16822/j.cnki.hitskb.2007.01.024
中图分类号
: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
1201 ;
摘要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同于激励成本,并构造出一个企业内部激励成本理论模型,在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激励有效性边界条件,并得出结论:对风险厌恶型代理人来说,激励一般是无效的;对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只有监督程度较高、可置信的惩罚力度较大,代理人自身成本较低,激励才可能是有效的;同时要避免激励的无效,必须给定代理人一定的固定报酬。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张维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
[2]
委托代理树:一种产业组织优化方法
[J].
张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重庆
张新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玉珑
.
软科学,
2003,
(04)
:7
-9
[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团队工作绩效测评及其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存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光明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
(03)
:230
-232+235
[4]
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与代理成本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兵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世英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06)
:50
-53
[5]
关于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均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智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开兵
;
俞自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香港岭南大学
俞自由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0,
(01)
:54
-59
[6]
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的系统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巧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建欣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9,
(05)
:14
-18
←
1
→
共 6 条
[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张维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
[2]
委托代理树:一种产业组织优化方法
[J].
张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重庆
张新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玉珑
.
软科学,
2003,
(04)
:7
-9
[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团队工作绩效测评及其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存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光明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
(03)
:230
-232+235
[4]
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与代理成本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兵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世英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06)
:50
-53
[5]
关于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均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智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开兵
;
俞自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香港岭南大学
俞自由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0,
(01)
:54
-59
[6]
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的系统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巧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建欣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9,
(05)
:14
-1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