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15
作者
艾明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取得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2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实证考察 [J].
孙长永 ;
王彪 .
现代法学, 2014, 36 (01) :72-83
[2]   “立法式”解释: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的困局 [J].
汪海燕 .
政法论坛, 2013, 31 (06) :69-79
[3]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47-163
[4]   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J].
陈瑞华 .
法学家, 2012, (02) :66-84+178
[5]   “两个证据规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侧重于三项规定的研究 [J].
陈卫东 ;
程雷 ;
孙皓 ;
陈岩 .
证据科学, 2012, 20 (01) :76-87
[6]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 [J].
谢小剑 .
法学论坛, 2012, 27 (01) :110-115
[7]   论“反复自白”的效力 [J].
万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5) :138-144
[8]   论瑕疵证据——以“两个《证据规定》”为分析对象 [J].
万毅 .
法商研究, 2011, 28 (05) :118-125
[9]   德美证据排除规则之放射效力研究 [J].
刘磊 .
环球法律评论, 2011, 33 (04) :96-107
[10]   解读“非法证据”——兼评“两个《证据规定》” [J].
万毅 .
清华法学, 2011, 5 (02)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