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识别与测度

被引:31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海港空间效应; 海港区位势; 港—腹系统引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691 [港口工作组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全球化和世界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下,沿海港口已成为全球生产链条与地方网络链接的地理枢纽。与此同时,港口发展演化在推动港口自身运输体系及港口空间演化的同时,对腹地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海港空间效应的概念及其内涵,从港口势能、港—腹引力、作用通道三个方面阐述海港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和形成要素。其次,以海港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为理论依据,建立海港空间效应的测度模型。最后,以我国东部沿海港口为研究样本,运用海港空间效应测度模型,得到海港空间效应指数。以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外贸吞吐量为指标表征沿海港口对腹地的运输效应分布格局,以港口城市工业、对外贸易和金融指标表征沿海港口对腹地的非运输效应格局,对不同区域特点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地从宏观尺度识别不同港口及其腹地的港口经济空间效应,对于揭示港口的区位本质,比较不同区域的临港化倾向,刻画港口—腹地型城市地域系统的空间联系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现代海港演化对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效应——以大连为例 [J].
郭建科 ;
韩景 ;
韩增林 ;
杜小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1) :1639-1649
[2]   中国海港城市“港-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 [J].
郭建科 ;
韩增林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285-1292
[3]   现代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理论与实证 [J].
王成金 ;
Csar Ducruet .
地理研究, 2011, 30 (03) :397-410
[4]   港口—腹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 [J].
董晓菲 ;
王荣成 ;
韩增林 .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1761-1766
[5]   港口—腹地关联性测度及驱动要素研究——以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为例 [J].
朱传耿 ;
刘波 ;
李志江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716-725
[6]   港口经济腹地空间演变及其实证研究——以连云港港口为例 [J].
刘波 ;
朱传耿 ;
车前进 .
经济地理, 2007, (06) :904-909
[7]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研究概说 [J].
吴松弟 .
浙江学刊, 2006, (05) :25-35
[8]   港口区位势模式及其增长机制 [J].
董洁霜 ;
范炳全 ;
刘魏巍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03) :215-219
[9]   腹地空间经济模型在港口服务潜力评估中的应用——以大连港为例 [J].
甘国辉 ;
王健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03) :364-370
[10]   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势理论基础 [J].
董洁霜 ;
范炳全 .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02)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