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估模式辨异

被引:33
作者
钱弘道
杜维超
机构
[1] 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治评估; 法治指数; 国家治理; 行政管理; 法治评估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治评估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但当前我国理论界对法治评估体系的一元化构想并不完备,忽视了我国法治评估实践中两种话语模式的分化。两种法治评估类型的理论基点,分别是以治理功能为核心的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和以管理功能为核心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两种评估模式在方法、目标、主体和后果上均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必须严格区分两种评估模式,通过区隔和整合方法,建立二阶性、一体化的法治评估体系,以实现法治评估效果的最佳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论法治评估的三种类型——法治评估的一个比较视角 [J].
孟涛 .
法学家, 2015, (03) :16-31+176
[2]   我国法治指数设立的规范化考察 [J].
汪全胜 ;
黄兰松 .
理论学刊, 2015, (05) :98-105
[3]   论中国法治评估的转型 [J].
钱弘道 ;
王朝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5) :84-105+205
[4]   法治指数的中国引入:问题及可能进路 [J].
汪全胜 .
政治与法律, 2015, (05) :2-14
[5]   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生成与演进逻辑——从法治概念到评测指标的过程性解释 [J].
张德淼 ;
李朝 .
理论与改革, 2015, (02) :126-133
[6]   法治指数评估的理论反思与前瞻 [J].
周尚君 ;
王裕根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 (03) :18-25
[7]  
“法治”是否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分析概念?[J]. 於兴中.人大法律评论. 2014(02)
[9]   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问题研究 [J].
杨小军 ;
陈庆云 .
学习论坛, 2014, 30 (12) :50-55
[10]   地方法治指数的理论维度及实践走向 [J].
张德淼 ;
康兰平 .
理论与改革, 2014, (06)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