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34
作者
徐樟有 [1 ]
吴胜和 [1 ]
张小青 [2 ]
赵艳 [1 ]
曾小英 [2 ]
张晓玉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优质储集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1-6
[2]   准噶尔盆地西缘二叠-三叠系扇控成岩储集相成因机理 [J].
邹才能 ;
侯连华 ;
匡立春 ;
况军 .
地质科学, 2007, (03) :587-601
[3]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石油学报, 2007, (03) :100-104
[4]   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成岩储集相的方法 [J].
宋子齐 ;
于小龙 ;
丁健 ;
巴素玉 ;
程英 .
特种油气藏, 2007, (01) :26-29+105
[5]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J].
薛永超 ;
程林松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22-25+31
[6]   砂西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J].
周恒涛 ;
彭仕宓 ;
李海燕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6) :22-26
[7]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J].
薛永超 ;
程林松 ;
彭仕宓 .
特种油气藏, 2006, (02) :19-22+105
[8]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J].
宋子齐 ;
王静 ;
路向伟 ;
于小龙 ;
杨立雷 ;
赵宏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21-23+104
[9]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J].
吕正祥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22-26
[10]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黄述旺 ;
张宏伟 ;
高建波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5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