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药方还是特洛伊木马?PISA的教育政策效应批判——一份基于教育政策社会学视角的文献报告

被引:10
作者
谢爱磊 [1 ]
李家新 [1 ]
黄咏欣 [2 ]
机构
[1]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
[2]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PISA; 教育政策社会学; 全球教育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PISA是经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它的产生与教育治理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数目化管理及比较转向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全球教育政策的"趋同"现象,并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发挥着"教育政策改革指引"或"教育政策或立场背书"的作用,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则由各国具体的PISA成绩、文化传统、地缘政治地位、国内政治环境等决定。PISA业已成为全球教育政策领域的基石,其在各国引发的政策回应在超国家层面涉及经合组织的能力与跨国的教育政策趋同压力,在国家层面涉及"外部化压力"和"模范社会"的示范作用,在国家内部则涉及国内行动者网络与信息"转译"的过程。梅耶、布迪厄、福柯等社会学家的经典理论为理解PISA与全球教育治理结构及个体行动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资源。针对PISA的研究需注意方法论民族主义和实在论转向,重拾经典议程和知识传统,注意批判。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79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3]   “素养”的另一副面孔——以PISA为例 [J].
刘磊明 .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 (08) :44-51+58
[4]   以PISA推动教育变革:来自英国的启示 [J].
阚阅 ;
蔡四林 .
教育发展研究 , 2016, (07) :17-22
[5]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J].
陈时见 ;
谭菲 .
比较教育研究, 2015, 37 (07) :107-112
[6]   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比较研究——以TIMSS-A2008和PISA2006为例 [J].
田慧生 ;
王连照 .
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0) :37-40
[7]   PISA:全球性学生素质评价 [J].
亓永平 .
全球教育展望, 2002, 31 (10) :59-62
[8]  
性经验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米歇尔·福柯, 2016
[9]  
Lessons Learned from PIS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er-Reviewed Articles on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J] . Therese N. Hopfenbeck,Jenny Lenkeit,Yasmine El Masri,Kate Cantrell,Jeanne Ryan,Jo-Anne Baird.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2018 (3)
[10]   Large-scale assessments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Italy [J].
Damiani, Valeria .
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 2016, 31 (05) :529-541